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推棺> 第七十一章 情势突变回程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一章 情势突变回程急(1 / 5)

李秘和吴惟忠正要往杭州府去,到张家走一趟,李秘惹了范重贤也只是无心之举,没想到这纨绔子竟然把自家老子,布政使司的范荣宽给搬了出来。

这范荣宽虽然与吴惟忠言笑晏晏,但若你掉以轻心,只怕被啃得连骨头都不剩。

范荣宽提出让李秘协助查案,也并不是甚么值得意外的事情,因为古时官场办差,都有限,也是说,都有时间约束,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第一次罚银子,第二次打屁股,惩处也是越来越严厉。

岂不见古代经常会出现一些冤假错案,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限的制度。

因为有了这个制度,官吏们的压力会非常大,古时的刑侦技术又落后,无法获取更多的客观证据,但古时办案却充满了主观性,而且口供为王。

也是说,只要有了口供,只要有人认罪,即便没有找到证据,也足以进行判决。

所以这些个官吏们为了完成任务,自然会制造一些冤假错案,偏生这种冤假错案的制造成本也是极低的。

古时罪犯的案子也需要层层报,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审视,最终才能定案。

而且判决死刑的权利并不在地方,县官只有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才能自行决断,故意伤人或者其他大案要案,需要按察提刑使司来决断,甚至于三司会审,到了刑部才能核定死刑。

古时交通部便利,信息传递也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所以一般会在固定的时间,或者不定期,对死刑进行集处决,这个时间段一般会放在秋天,所以也叫做秋决,百姓们俗称秋后问斩。

也是说,地方牢房里头,会关着很多等待审判的犯人,官吏们只需要给他们一点好处,一桩罪名也是死,两桩三桩十八桩也都同样是死,冒名顶替一下又如何?

这也只是其一种情形,许多冤假错案都是官吏一手制造出来的,为的是避免这个限。

范荣宽让李秘协助调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