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705章 坚定改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5章 坚定改革(2 / 5)

特别是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二十八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

其一,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那时。升降官员不问劳逸如何,不看政绩好坏。只以资历为准。故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苟且,无所作为。范仲淹提出考核政绩,破格提拔有大功劳和明显政绩的,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

这一点,某个朝代貌似做到了,但很多政绩是带血、带灰尘的,吕布在这东汉末年要求各地官吏的政绩必须要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可。而不只是上级的认可,这一点,可能要付诸于后来的议会制度来帮忙把关。

其二,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北宋时期,大官每年都要自荐其子弟充京官,一个学士以上的官员。经过二十年,一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朝廷,不仅增加了国家开支。而且这些纨绔子弟又不干正事,只知相互包庇,结党营私。为了国家政治的清明和减少财政开支考虑,应该限制大官的恩荫特权,防止他们的子弟充任馆阁要职。

这一点,东汉末年最为严重,若不是吕布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可能东汉官场真的就只是世家子弟的天下,而放在某个朝代,亦是如此,从上面到下面,真正实权部门头脑几乎都是官二代,贫二代只有为他们垫脚的份了。这一点,在某个朝代几乎改革不动了,但在东汉末年,吕布不认输。

其三,jīng贡举,即严密贡举制度。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应该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进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了。

宋朝、明朝乃至清朝,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吕布寄予希望的东汉末年,在他的铁腕下,随之而来的科举当以实际治政能力测试为一大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