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帝王之死> 诗人之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诗人之死(2 / 2)

屡向新王芈横先生进言,要求振作,为老王芈槐先生复仇。

任何人都赞成改革,都赞成重振纪纲,建立法律秩序,任用贤能。问题是,你要排除谁一个由君王发动的改革,还往往失败,像十八世纪巴西帝国的皇帝,倒是最先觉悟的,可是,贵族和地主掀起政变,改成了共和。等而下之,由官员发动的改革,更杀机重重,只会召来杀身之祸。何况屈原先生赤手空拳,凭的是一腔爱国热情,而他要求的却是要排除全国最有权势的靳尚和芈兰——芈横先生的王位甚至都靠他们的支持,结果当然在意料之中。

《东周列国志》曰:(芈兰)使靳尚言于顷襄王曰:“原自以同姓不得重用,心怀怨望,且每向人言大王忘秦仇为不孝,子兰等不主张伐秦为不忠。”顷襄王大怒,削屈原之职,放归田里。原有姊名,已远嫁,闻原被放,乃归家……见原披发垢面,形容枯槁,行吟于江畔,乃喻之曰:“楚王不听子言,子之心已尽矣,忧思何益幸有田亩,何不力耕自食,以终余年乎”原重违姊意,乃秉耒而耕,里人哀原之忠者,皆为助力。月余,姊去。原叹曰:“楚事至此,吾不忍见宗室之亡灭!”忽一日,晨起,抱石自投汨罗江(流经湖南汨罗、平江,注入洞庭湖)而死。其日乃五月五日。里人闻原自溺,争棹小舟,出江拯救,已无及矣。乃为角黍(粽子)投于江中以祭之,系以彩线,恐为蛟龙所攫食也。这就是五月五日端午节吃粽子和龙舟竞渡的起源,为的是哀悼一位爱国诗人之死。最有趣的是,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八十年代,宋王朝政府,却追封屈原先生为公爵(清烈公),稍后,更追封他为王爵(忠烈王),距他投江之日,已一千四百年矣。后人有《过忠烈王庙》诗曰:峨峨庙貌立江傍香火争趋忠烈王

佞骨不知何处朽龙舟岁岁吊沧浪屈原先生死于公元前三世纪初,七十年后,楚王国在最后一战中,被秦王国击溃国亡。屈原先生之死,并没有唤醒国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