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明末大权臣> 第四百二十九章 根本大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九章 根本大计(5 / 6)

这个大致的数字,是崇祯三年统计出来的,在这二十年的时光当中,因为旷日持久的战争以及其他的天灾**,人口数量会减少很多,绝对到不了这个数字。

虽然人口会减少,但土地却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减少,因为南方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对于土地的开垦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也就是说,田亩数应该是持续增加的才对。

“我朝共有税田二十二万万亩,其中一等田八万四千万亩……”

所谓的税田其实就是私田,不包括宗室和勋臣以及功名者不纳税的那部分田产。

李吴山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位大明天子竟然会做如此细致的统计工作,这太出乎预料了。

“北方的上等田产谷三石七斗,折米三百四十斤。下等田产谷三石一斗,折米二百八十七斤,稷粟之类不计……”

复隆皇帝算了一笔细账,把南方和北方的粮食产量计算的清清楚楚,而且只是计算的主粮,至于说黑豆、荞麦和其他的杂粮根本就没有计算在内。

北方本已可以做到两年三熟,干脆按照一年一熟计算,而南方则统一按照一年两熟计算,这已是一个非常保守的计算数字了。

得出的答案就是:大明朝田地之中出产的粮食,平均分摊下来,每个人应该有七百多斤甚至八百斤的的主粮保有量。

一个正常人男子的一年的粮食消耗量几乎是固定的,四百五十斤主粮应该是足够的,再加上菜、蔬、瓜、果,以及许许多多的杂粮作为补充,这个数字肯定可以维持一个正常人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有两三百斤的结余。

一个人就有两三百斤的粮食剩余,一个普通的四口之间每年就应该剩下一千斤左右的粮食。

虽然还要纳税,但大明朝的田亩税其实一点都不重:这算下来,每亩只有九斤多一点儿,一个四口小康之间的纳税总量也就是二百来斤而已。

要照这样计算的话,从崇祯三年到现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