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明末大权臣> 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2 / 8)

花钱的,而且要花很多钱,短期之内却看不到好处,自然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了,始终没有真正落实过。新皇登基之后,马上就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朝廷调拨五十万钱(是钱,不是银子),各地宗室捐献五十万钱,皇帝本人再从内帑中拿出二十万,总共一百二十万钱,作为启动资金,在南方各地兴建义学堂。随后,北方的李吴山李大帅以非常罕见的慷慨姿态,砸出了整整一百万钱,以“助捐”的名义进行捐助……

一直以来,北边的李大帅都在想方设法的搜刮朝廷的财政,素来就直管象朝廷要钱,这次却一反常态的吐血反哺,下大本钱襄助朝廷办义学,足见支持力度。

俩“一毛不拔”的李大帅都捐了这么许多钱财出来,其他的地方上也只能有样学样,多多少少的捐一些钱做善事。

虽然解决了资金问题,但最终促成义学“落地生根”的还是朝廷,还是皇帝本人,而不是他李吴山或者别的什么人。因为新皇帝出台了一项新的政策:学举法。

从隋唐时代开始,科举是朝廷选才的主要手段,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曾是无数读书人的最高梦想,同时也是下层读书人最主要的上升渠道。

科举制度,对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算你过分,而真正通过科考上来的官员则大多被视为“清贵”之流,方方面面都已形成牢不可破的定式,但新皇帝刚刚登基不久,就在这个牢固千年的制度之上撕开了一个口子,确立了“学举法”的诞生。

所谓的“学举法”,其实就是对于义学的一种促进手法,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有意识到这项法令的重要性,但却是事实上对科举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巨大冲击:凡取得生员资格者,即可进入义学任教职。从这一刻开始,就算是取得了乡试资格,但却无需真的去考试,更不必答卷做题,而是以教学成绩为依据,每四年(乡试是三年一考)为一期,合格即可视为自动中举。中举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