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宗明天下> 第312章 举贤令与开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2章 举贤令与开始(1 / 5)

接见完了杨载,允让钦天监选定了黄道吉日,送杨载带着出使的团队出使满者伯夷国去了,路上找了一个千户的水师护送。

送一个小小的使臣出行允就不会出面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使臣干的事情还比较重要,但是也不值得允亲自出面送行。

允在杨载走了几日之后不久,就发布了《举贤令》,送到了全国每一个县城。

《举贤令》的内容是:朕初登大宝,不胜惶恐,然知人才为治国第一要务,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遂下此举贤令昭告天下文武百官,知民间有能治国用兵之人,举之朝廷,勿有所遗。

允下得这个举贤令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其中引用的一句话让在京的文官十分不安,就是‘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这句话。

倒不是这句话多不好,其实这句话很好,只是这句话出自曹操的《唯才是举令》。

曹操之所以一直不太得文人们的喜欢,除了他的儿子曹丕篡汉,还有某些朝代的贬抑以外,还有就是曹操的思想与文人不同,尤其是儒家不同。

儒家是主张德在才之上的,认为无德有才之人造成的危害比无德无才的人还要大,也反对无德之人为官。而曹操则是唯才是举,自然不得文人们的喜欢。

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家的道理没有错,比如一个软骨头的人当了边关的镇守将军,敌军打过来马上就投降了,然后国家完蛋了。

但是问题是分辨一个人是不是有德是很难的,不遇到类似的事情是很难判断一个人到底会怎样的。不要说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了,就是平时很有清名,对父母孝顺的人也未必不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候突然变得无德,或者说暴露本性。

所以儒家的话有道理,但是不具备可执行性。

不管如何,允的《举贤令》是下发了,而曹操《唯才是举令》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