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都市言情>大相师> 第二百三十七章 茅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七章 茅山(2 / 4)

平方公里,九霄万福宫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与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辉。

茅山道教源远流长,相传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秦时,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东晋时期,茅山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并著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杨羲、许谧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

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曾赢得“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

唐宋年代茅山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

俗话说:“要好运,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万福宫,也就是顶宫作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的都是游人朝山敬香必到处。

其实茅山只是一个统称,风水界的人都知道茅山一脉分为南茅山和北茅山,两派之间一直为一个正统地位争执不休。南茅山鱼尾长江以南,北茅山位于长江北岸,两派以长江为界,对外都称自己才是茅山正统。

清代乾隆年间,以考证考据而闻名天下的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过茅山碑记》中说:“北茅山为三茅真君初炼道之地”。这就是说,西汉景帝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称为茅山。后来他们受请往江南句曲山,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早在汉代,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

他们披星戴月,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