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明末皇太子> 第七十八章分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八章分流(3 / 3)

自愿等于没说,广大流民百姓得知军田制度以及当兵之后能得到的待遇以后,挖空心思都想参军,虚报年龄想要入伍的多不胜数,想要仔细甄别简直就是白费力气。

苗宣无奈只有提高体能要求,即便如此,五天的征兵期一过,新招入伍的兵勇依旧达到三万,加上原本三军已有的三万官兵,常规三军的规模已达六万,远远超过四万五的编制,不过如此一来朱慈炯直属的近卫、禁卫两军编制倒是正好得到补充得以满员。

大征兵结束后,朱慈炯留下能够保证枪厂和弹药厂,以及维持造枪铸炮钢材来源的铁厂的基本人员后,分批次将近二十五万流民迁移至南京城南的梅山,营建民居砖瓦厂以及铁厂和矿场。

梅山铁矿在后世年采铁矿总量超过四百万吨,精铁矿超过一百五十万吨,当然这主要归功于现代工业化采矿设备,要想在如今这个时代达到这样的规模不现实,但朱慈炯没有设备可是有人!还是初期建设时只需管饱饭就几乎没有什么消耗的免费劳动力,他不要求年达四百万吨,十万吨总没问题吧。

让几十万人脱产成为工人,以江南的粮赋来说,并不存在任何压力,初期营建的除了铁厂和矿场以外,民居、食堂、学校等等设施基本都是了流民生存而建,流民就算想产生怨言都不太可能。

当这些基础设施全部兴建完成,第一批成为矿场或是铁厂工人的百姓,最低每个月都能领取一两银子的工资,不要小看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如今一亩良田不过四两银子,太平时节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米粮,养活一家五口绰绰有余,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朱慈炯已算仁至义尽,活命的口粮也不会继续免费提供,而需要工人自行解决,购买还是开垦荒地自己决定,这必然也能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

另外铁厂矿场作为朱慈炯眼里的第一个国有企业,其工人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他们的赋税完全由练造出来的矿石和钢铁冲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