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女频综合>范公堤> 第十一章 瓢思颜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瓢思颜子(1 / 10)

第十一章 瓢思颜子

范仲淹明白母亲的意思。为什么一定要复姓“范”?为什么一定要认祖归宗?

是不愿做冒姓这种为人伦所鄙薄的行为,不愿名节有污点吗?是因为珍惜这饱含父亲殷殷切望的“范仲淹”“范希文”名字吗?还是因为仰慕始祖范武子“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阿而退”的风范,或者是因为景仰先祖范履冰在武后一手遮天明知必死的情况下,仍然多次进谏最终凛然赴死的胆识和气节?恐怕都有。在这件事上,范仲淹倔强得惊人,甚至在复姓前坚决不肯成家。

在应天府读书的五年中,范仲淹的同窗中有几位颇为志同道合,其中最要好的就是故参知政事李昌龄的从子李纮(音hong)。李昌龄是太平兴国三年的进士,做过御史中丞,参知政事,族中兄弟李昌图、李昌言都在朝为官,李家在应天府是数一数二的官宦大族。李纮却偏偏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架子,与贫寒艰苦的范仲淹志趣相投最为要好,几乎每日到他的屋中要不读书要不写字,或者一起操琴练剑,两人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的豪气和抱负不遑多让。有一次范仲淹吟了首《睢阳学舍书怀》: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李纮大为赞赏,回到家中也念念不忘,“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地吟诵,被李家人听见,问起来,应天书院居然有位像颜回一样的学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范仲淹当时的情形真差不多,而且不但“不改其乐”,更自强奋发,诗的最后两句用孔子和左思的典故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

要知道那是在北宋初年,那之前晚唐五代流行花间词、南唐词,娱情享乐地听十七八女孩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