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明帝国的崛起> 第两百七十三章 面圣(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七十三章 面圣(中)(2 / 4)

是处在整个明朝军事决策机构的最顶端。

他脑子又没进水,一路上当然会思考这个问题。

张昭躬身行礼,从容不迫的道:“陛下,臣前年初遇长宁伯时,提出平北虏三策,后在院试时提出战略三阶段。是以,臣要先说一说当前的形势。”

弘治皇帝走到书案边,喝着茶,颔首道:“嗯。”

张昭道:“陛下,臣在西北斩首一万六千余人,这对他们造成非常大的震慑,动摇了小王子,也就是鞑靼人所宣称的达延汗在草原上的权威。

因而,敌我双方的态势,亦有战略防御阶段,转变成为战略相持阶段。

而我们大明当前的国力并足以支持大军出塞,横扫漠北。所以,臣当日提出的平北虏策中的上策,此时还不能用。而使用下策,则等于拱手让出韦州大战打出来的优势。”

弘治皇帝放下细腻的汝窑茶杯,“张爱卿的意思是选取中策?”

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司礼监秉笔太监萧敬这会儿都没再装雕塑,而是看向张昭,竖起耳朵听。

对鞑靼人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是战还是和,朝廷中为此纷争不已。而边境没有大战,双方亦没有通使,天子有意延后再论,此次风波才得以平息下来。

没想到,张昭归来之后,会给出一个折中的意见!

折中的意见,朝廷中两千京官,当然有人提出来,但问题就在于张昭刚刚说的:战,皇明没有国力出塞。和,则是拱手放弃当前的优势。

折中之策,其实本质上是延缓当前打出的优势流失的时间而已。因而不能服众。

换言之,就算要和鞑靼人“和谈”,也得保住当前的战略相持优势!否则,这和卖国有什么区别?

届时,朝廷的御史都是吃干饭的不成?

难点就在这里。

张昭给出“折中”的意见,弘治皇帝,陈宽,萧敬当然要竖着耳朵听。以张昭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