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六十章 银票印刷成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章 银票印刷成功(2 / 4)

印刷机拿到手。

真理报那边还要稍微晚点才能拿到更多的印刷机。张昭已经安排,真理报社准备在天津卫开设分社。

届时,把场地和印刷工人找到位,每日要印刷的样板往天津卫这里一送,直接在天津卫开印。扩大真理报的影响力。

张昭把银票拿到手中,仔细的观察起来。这是两种面值的银票,甚至可以叫钞票。面值分别是一百两、五十两。

明会典中记载着宝钞的样式: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纹花栏。

即用桑皮纸为材料,长30里面,宽20厘米。和一张a4的纸差不多。

明朝这时民间还在用宝钞。说起来,略有些讽刺。在宝钞上直接印一个贯,就要百姓当一贯用那怎么可能?现在一贯宝钞只能当十文铜钱来使用。

擦屁股都嫌纸硬。

大明皇家银行印刷的银票大小比宝钞要小,比现在通行的银票略大。和后世使用的人民币差不多。(百元的面值尺寸是155 * 77mm。五十元的面值是150 * 70mm)

这是属于张昭的个人使用习惯。他实在没有兴趣以后拿着一叠a4纸付账。那画面想想就太有喜感。

之所以,没有印刷更小的面值,主要是张昭在考虑防伪、流通等问题。100两银子,在弘治年间属于巨款。能使用这样面值的银票的人,肯定有防伪能力。

否则假钞流通起来,大明皇家银行会被玩崩。

现在明朝货币流通的痛点,不在于有各种各样的白银锭,币值混乱。银庄、钱号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

而是在于大额交易时白银太重。数万两白银,就得用马车运啊。还有出远门时携带不安全、不方便。商人、权贵们有异地通兑的需求。

思绪在张昭脑海中一闪而过,对卢奉肯定道:“可以。就按照这样去印制吧。”

卢奉心中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