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我在民国打酱油> 第三百五十六章、洪门致公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六章、洪门致公堂(2 / 5)

不是曰本人。

因为在霉国的曰本人会极力解释自己不是华夏人,以至于他们的服饰要么极具曰本特色,要么则是西装革履,只有华夏的先生们才喜欢身着长衫。

“两位先生,打哪儿来?吃饭还是住店?”立刻就有一位华人迎上来,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询问。

“吃饭!”汤皖笑道,又问道:“街上可有川菜?”

“有,两位先生随我来!”这位同胞打扮与首都拉车的师傅不无一二,浑身上下透露着机灵劲,在前头领着汤皖与钱玄。

在这条从临街上,如今生活着差不多一万多名华夏同胞,有时候国内同胞来霉国,不认识路亦或者需要帮助,他们正好可以派上用场,还能得一些报酬。

华夏城生意最好的大概就是饭店了,因为华夏菜系五花八门,川菜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

粤菜擅长小炒,要求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

徽菜的特色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杭帮菜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偏甜;

.......

拥有八大菜系的中餐已经成了华夏文明的代表之一,这项传统也刻在了华夏人骨子里的,洋人的面包偶尔吃吃还行,时间长了铁定遭不住。

最早到霉国来闯荡的华夏人,大多都是出自东南沿海一带,所以从林街上粤菜居多,经过了几十年发展,才有了后来的其他菜系加入。

汤皖是徽州人,钱玄是浙省人,住在首都,却偏爱吃川菜,在海上漂了那么久,吃的是西餐,在波士顿吃的也是西餐,面包牛排红酒虽好,但还是麻辣入骨来的香。

领着汤皖往川菜馆走的华人叫叶炫,二十多岁的年纪,看起来比汤皖还沧桑,他父亲二十多年前来的霉国,认识他母亲,然后才有的他,所以叶炫从未去过华夏。

但叶璇一直认为自己是纯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