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大清风云3·康熙大帝> 第三章 康熙妙手取台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康熙妙手取台湾(2 / 8)

州一路,清军大败外,另外两路都取得了胜利,攻克了厦门和金门。

康熙三年(1664年),镇守铜山的周全斌降清,郑经率领战舰撤到台湾。就这样,郑成功经营多年的沿海根据地全部落入清军手中。

康熙六年(1667年)五月,清廷派遣福建总兵孔元章,带着郑经舅舅的信前往台湾和郑经协商,希望两岸进行通商。清廷主动示好是有条件的:郑经必须向清廷俯首称臣,定期纳贡,并送子入京做人质。郑经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不剃发,像朝鲜那样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对此,清廷不能接受,谈判破裂。

后来,孔元章又几次赴台协商,但都没有达成共识。不过,在这过程中,郑经巧妙地实施了一个反间计。他在言谈中不经意地问了句:“听说施琅和阁下关系好,有没有文书作为交往的凭证呢?”

孔元章听在心里,回去后把这事马上告诉了清廷。清廷还真像蒋干一样中计了。

施琅是福建晋江人,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施琅跟随郑芝龙降清。后来,郑成功邀请施琅一起反清,施琅拒绝了他。郑成功一怒之下,将施琅的父亲、弟弟、一个儿子和一个侄子都杀了。由此,两人结下深仇大恨,施琅发誓要报仇。

施琅从小就生活在海边,水性很好,而且对郑氏知根知底,可以说是康熙收复台湾的一个利器。康熙元年,施琅被提拔为福建水师总督,在攻克厦门和金门的战役中,施琅都立下大功。康熙三年(1664年),清朝授予施琅为靖海将军,负责训练水师,为渡海攻台作准备。

施琅的事业正在步步高升之时,孔元章忽然把这个消息告诉清廷,清廷不免怀疑施琅跟郑经勾结。清廷原本对于降将就不是很放心,便将施琅调到京城监视,授官内大臣。随后,清廷撤销水师,焚烧战船,将水师调到外省,导致攻台计划流产。

康熙八年(1669年),再派遣豪华使团出使台湾,希望郑经能以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