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大明公务员> 第一百二十二章宝钞兑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二章宝钞兑换(3 / 4)

没有什么阻碍。大家唯一的感觉,就是银票不大适合南洋的气候,容易潮湿烂掉。

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也是刚刚开始的时候,南洋承接了何夕印刷大量银票,才让货币体系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候,而今就好多了。

杨士奇说道:“兑换宝钞这一件事情,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南洋,苏州,松江,福州。广州都有支行了。只是还没有多少生意。但是货币其他改革,还需要大人您拿注意。”

何夕对货币其他方面的改革,注意有三项,第一增加辅币,铸造铜钱。

这一件事情,朱元璋其实也在做,毕竟从苏禄运输过来的铜,也是要用掉的。

这也是何夕发现的一个问题,就货币来说,银票最小面额,是一两,甚至一两的银票都不是太多的。但是对于百姓日常生活来说,一两太大了。之前的辅币市场,是有大量铜钱,宝钞,碎银子填充的。

而银票其实不适合日常很多场合的使用。

就好像南洋很多人觉得银票容易烂掉。

这也是事实。

即便后世的钞票,用的时间长了,还容易烂掉的。更不要说这个时代印刷技术,造纸技术都不如后世。当然了,这并不是说造不出,质量非常高的纸张。

请不要低估中国顶级工匠的能力。

如果用丝绢为材料造纸,定能造出质量非常高的纸张。但是那样成本太高。

银票是大规模印刷的。

何夕想来想去,只能尊重现实,尊重这个时代的客户使用习惯,那就是让百姓使用更多使用硬币,也就是铜钱,还有小额银元。大规模使用的时候,才用银票。

当然了,这个大额,也就是一元,也就是一两。

一两以上全部用银票了。

第二,就是对银票的改革,何夕决定将银票改成银元。今后,没有一两银票,只有一元纸币了。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质量问题。虽然不能用丝绢造纸,但是何夕也准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