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大明公务员> 第一百六十四章方孝孺的试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四章方孝孺的试探(2 / 4)

然,好像是在怀念太子殿下,他叹息一声说道:“只是有一件事情,太子在的时候,就一直很想做,而今却不能再拖了。”

何夕心中咯噔一下,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说道:“什么事情?”

方孝孺说道:“开科举。这些年仅仅从国子监录用吏员虽然不错,但是太过少了。不足以正天下风气,宣陛下劝学之意。想来想去,还是开科举为妙,以安天下人之心。不知道,何兄意下如何?”

何夕嘴角有一丝丝苦涩。

重开科举,简直是永远不过时的话题。从当初宋濂,到而今的方孝孺,其中换了很多人,但是推动这一件事情的决心,从来是很大的。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科举对士大夫们太重要了。

简直是一项重要的标志了。

其实,从国子监中录取吏员,并不是不可行。要知道,国子监的生员一部分是荫生,也就是父祖有功于国家,赏赐之一,就是荫国子监。也就是给予儿子一个在国子监上学的机会。

而绝大多数都是下面选上来的,号称拔贡。从地方府学,县学之中,拔尖的优等生,被一路考上来,在国子监读书。其中难度,其实并不比考进士差。

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从县学考府学,从府学考国子监,从国子监考吏试,从而成为大明官员,一路上过关斩将的难度,并不比考进士的难度差。

只是科举的意义早已不局限于选拔人才了。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些都说明了科举的好处。

科学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隆重地礼待士人,三年一度的科举,将状元列为天下标杆,引导了社会风气,让天下人都重视读书。

也让读书人成为了人上人。

这些内容与取士关系不大,更重要在于笼络人心。确定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

毕竟,而今很多商人崛起,在很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