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大明公务员> 第四十七章朱雄英的内阁人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朱雄英的内阁人选(3 / 4)

重。朱雄英还能将这个矛盾推后。

朱雄英说道:“朕知道,要平定天下,非姑父不可。只是有些事情,不能不有所准备,内阁权力太大。我必须有一些安排。解卿可愿意为朕分忧?”

解缙心中大喜。

不管是分管什么,都是内阁大学士啊。在南京内阁大学士就已经是丞相了。而在北京,经过何夕改革后的内阁大学士更是强势无比。

因为在南京的时候,内阁大学士与秘书监,还有六部之间,还有权力制衡。六部尚书之前,是百官之首,待遇非凡,能绕过内阁直接见皇帝。

这种情况下,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之间,并不是上下级关系。

但是北京不一样了。

何夕居然将六部分拆了。

何夕对六部的改革,在何夕看来,更类似于戊戌变法的时候,对六部改革,建立起对应具体事务的各部分,而不是拘泥于周礼之中的六部。而解缙看来却不一样了。

因为如果仅仅以为朝廷有六部,朝廷事务就在六部就大错特错了。六部之外有九卿,甚至还有所谓大九卿,小九卿,其实朝廷有很多部门的,六部最重要而已,即便在最重要的六部之下,还有很多二级部门,负责具体事务,比如工部都水司,就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水利部。专门负责水利工程。

所以,在解缙看来,何夕的改革,就是将六部九卿一下子裁撤了,将六部尚书与内阁大学士合并,将六部下面的二级部门,与九卿等衙门合并,形成直接归内阁负责的部门。

虽然这样做是理清了上下,但是在解缙看来,最大好处,却是对儒臣的否定了。

儒家以礼治国。

礼在大明朝廷之中如何体现?不仅仅在皇帝的行为上,也在朝廷官制之中,为什么一直分六部,是朝廷大事仅仅是六个部门就能解决吗?不是,儒经之中有记载。对照那些来的。

而何夕这一下,完全是办事为根基。将其他种种都去掉,本身就是兴新学,也就是何夕之学,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