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读书网>历史军事>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5章 贤人种稻,科学科技【求追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贤人种稻,科学科技【求追读】(2 / 6)

亩产上千斤,乃至两千多斤,根本不是凡间能有之事,只有天上仙稻才有这般产量。

朱元璋最先回过神来,不由质疑道:“刘公子确定没有记错?水稻亩产如何能达到一两千斤?!”

刘宽一笑道,“以大明如今那些不识文字、不懂科学、全凭经验耕种的农夫,自然是种不出亩产上千斤的水稻。”

“但在后世,科学发展、科技发达,有类似如今大儒身份的贤人,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

“这样的贤人在后世不止一个,其中一位在我穿越时的几十年前,埋首农田十数年,终于研究出了高产杂交水稻。”

“随后他又深入研究,不断改良粮种,才有亩产上千斤的成就。甚至于,他还研究出了能在盐碱地、在海水中生长的稻种。”

“我们后世中国人口超十万万,即便那时有红薯、玉米、土豆等作物,依旧有不少百姓吃不饱饭,饥荒也时有发生。”

“但在杂交水稻诞生后,以及其他农作物也接着因科学研究而提高产量,中国的粮食问题遂得到解决,百姓再无饥荒之忧。”

“甚至还能将多出的粮食返销往海外,解决一些落后国家的饥荒问题。”

朱元璋、朱标等又双叒一次震惊了。

大儒去研究如何种田、提高农作物产量?

若非刘宽说,他们都不敢想这种事——在此时,大儒都是饱学之士,每日不是辩经讲学,便是畅谈国家大政。

即便有种田者,那也是用来陶冶情操的,体现耕读传家的格调。

至于说埋首田间十数年,只为钻研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似乎从未有过。

“好!”回过神后,朱元璋忍不住激动地鼓了下手掌,“此等贤人才是称得上真正的大儒!”

“比那些整天暗地里对咱指手画脚,说这不仁,那不合礼的腐儒强多了!”

“可惜此人不是生在我大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